围棋的自述
''爸爸,这是什么?''
''来,先试试你能不能赢了我。''
我还没睁开眼睛,就听到身边有两个声音喋喋不休。后来我才知道,那两个人,一个是造我出来的,叫做尧,而另一个是他的孩子,叫做丹朱。
而我的使命,就是帮助尧改变丹朱,教丹朱统兵治国之道。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
此时此刻我正躺在电子屏上,听着身旁的父母为需不需要让孩子学习我而争论。
他们说的内容我听不懂,可能真正的我对于他们来说也越来越陌生吧。想到这里我闭上眼睛,回忆那些快乐的时光。
千百年来,我一直坚持着造我的人交付于我的使命:传授道理,陶冶性情,为往圣继绝学。
可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给喜欢我的人贴标签。他们会因为这个标签努力,也会因为这个标签怀疑自己。标签,成为他们评判自己的标准。这个标签,使他们不再关注我''为什么而来'',它代替了原本的我,开始重新定义我''为什么存在''......
当今社会,尤其是在一些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棋童和家长们将能否升上5段当作是否有必要学棋的唯一标准。去百度上随手一搜“学围棋是个坑”,可以看到无数家长抱怨孩子学习许久却无法升级升段,并对围棋教育处以极刑。
荣誉等级分与素质能力科技树正是结合围棋理念与文化的一套全新评价体系,对当今围棋学童的困惑是一味必不可缺的解药。
欲探究解药配方,我们需先回到病因所在。
围棋的困境
当棋童们苦苦磨练数月,却在升段赛铩羽而归后,家长们便会责备孩子几月毫无长进,转而也对老师产生质疑。更有甚者,认为一切基础、理念皆可抛弃,只需学习在赛场上如何战胜对手即可。
段级位体系好吗?好,非常好。对于立志在棋盘上杀出一条血路,为国争光的孩子们来说,十数次段级位考试正是对国际大赛再好不过的一次次演练了。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这般极致的竞技性真的是学习围棋的唯一目的吗?
我们不妨回到故事的开始。
当尧看丹朱顽皮,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纵横十路,以石为子时,他不只是希望丹朱能精通这项游戏,学会如何战胜自己。他希望通过这简单的游戏向丹朱传授治国、统兵的道理。
千百年来,有“千古名相”诸葛亮、“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十大元帅”陈毅这般统帅。以战场为棋局,将攻彼顾我、动须相应等围棋理念融入到他们的领兵之道中战无不胜。亦有雷军、马云这般当今时代的引领者,反复强调围棋在他们商业成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围棋最闪光的地方从来就不只是其竞技性以及拿世界冠军的期望。围棋是提升国民素质,传授传统文化最优秀的媒介。
那么对竞技性的追求源自何方呢?
接触过围棋文化的应该都熟悉,中国围棋在明末清初达到了巅峰。却在20世纪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围棋热才再度席卷神州大陆。段级位体系的竞技性完美迎合8、90年代新中国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战乱、列强压迫后急需的民族自豪感。这套体系培养了一代代世界冠军,使得我们在经历了日韩棋手多年压制后得以扬眉吐气。
如今,在经历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经济、生活水平全面高速发展。对运动的追求也从单纯为国争光,逐渐发展为全民参与增强自身,少数优秀的健将参加世界比赛。正如极致健美不适合每个人,单纯的竞技性不再符合大多数国人对围棋评价体系的需求。
围棋的“老化”并非因为这项运动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相反,围棋涵盖了传统文化、战略、逻辑等知识,对现代人的“快餐文化”无疑是一剂再好不过的补药。但是,当职业棋手逐渐采用Elo等级分为实力评判标准时,业余棋界反而依旧只用段级位作为唯一实力标准。当竞技性成为围棋的唯一标准,成功对于小棋童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许多家庭便望而却步。
“一味解药”
围棋能在千百年中从未被遗忘、抛弃,正是因为她能不断随着时代变化改变她的外表,却始终将她的核心价值:对思维、性格、大局观的影响传达给每一代人。
因此,我们推出的“荣誉等级分”及“素质能力科技树”两项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划时代的新标准,更是通过更新使围棋教育“浪子回头”的指南针。
段级位考试“七局论英雄”,孩子数月乃至半年多的努力常常被三盘发挥失常全盘否认。这对小棋童而言是极大的打击,许多孩子更是对自己学棋的意义产生怀疑。
荣誉等级分
荣誉等级分参考Elo制度,以平时每盘棋的胜负作为评判实力浮动的标准。考虑到围棋的特殊性质,更是将课堂表现、做题表现融入其中。摒弃了高压、高强度、低密度的“高考”模式,转而为小棋童们的“平时成绩”给出一份全面、科学的评分。实时波动的分数让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学习状态、竞技水平有一个及时的了解。
此外,荣誉等级分也为不同省市的小棋手间实力了解创造平台。由于段级位比赛的局限性,每个省市之间段级位水平相差极大。荣誉等级分则为围棋交流搭建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素质能力科技树
如果说荣誉等级分是根据Elo制度搭建,实力评价体系急需的一味解药,那么素质能力科技树则是划时代,使围棋教育返璞归真的指向标。
我们通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从启蒙到高段共计200节讲义的教学体系。经过反复讨论、认证后,将200节讲义的内容归纳总结至十三项技能,并归类为七大素质能力。
、
我们通过学员在每节课上的表现,以及课后练习的掌握程度。参考对局中的表现,搭建了素质能力科技树,将学员在围棋学习中获得的这些能力可视化并展现给学员、家长们。同时,也根据每节课的能力,总结出每个阶段我们素质能力方面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孩子全面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套针对围棋对孩子长期三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她将评判学员竞技状态的任务完全交予段级位和荣誉等级分,对学生的长期成长做出一份负责的初步报告,让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能看到孩子素质能力方面的长处和需要补强的方面。
意见收集&疑难解答
我们的荣誉等级分&素质能力科技树建设还需要各位家长提供宝贵的反馈。
若还有其他有关等级分、科技树相关的疑问以及对等级分科技树的其他想法,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
认真填写的小伙伴将随机获得一份小礼包哟~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联系张老师